-
“内部挖潜与外部找矿”让珲春紫金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珲春紫金矿业有限公司是在整合原珲春小西南岔金铜矿的技术力量、优良资产及矿产资源基础上成立的。成立之初,公司占有资源储量298万吨,金金属量5393公斤,铜金属量21455吨,其中北山矿段的矿产资源占58.0%,金品位1.63g/t,铜品位0.45%。近年来,通过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公司走上了一条内部挖潜与外部找矿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公司成立后,组织技术力量对北山矿段的地质资料进行研究,发现金品位在1.00-1.63g/t,铜品位在0.32%-0.45%之间的资源储量远大于保有储量。根据当时金铜矿产品市场价格,若能进行合理配矿,这部分矿产资源还是有很大的利用空间,于是公司决定走靠规模创效益之路。在可行性研究的指导下,公司将生产规模由原来的850 t/d扩大为5000t/d,并于2004年8月8日正式投产。为给矿山生产提供科学的地质依据,在科学论证工业指标后,公司决定将工业指标...2008/11/03
-
专家、领导点评紫金刚刚结束的集团公司第四次科技大会得到了全国矿业领域的院士、知名专家和各级政府官员的高度关注,他们在大会期间,对紫金重视科技、重视人才等方面给予了高度评价,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眼中的紫金。 王淀佐(原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 “紫金必将成为行业的排头兵”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紫金矿业集团十分重视科技对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把科技兴业确立为公司的发展战略。举办这次科技大会,正是贯彻实施科技兴企战略的具体行动,第四次科技大会将继续为企业及科研技术人员与科研院所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提供多学科、综合性、互动式的广阔交流平台。 紫金矿业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黄金生产企业,第三大铜生产企业,在铅、锌、铁、钨等产业板块也有较快发展,是中国控制金属量矿产资源最多的企业之一,紫金矿业也是中国500强企业,效益指标名列前茅,是中国发展最快的矿业公司。 当前正全面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2008/11/01
-
贵州紫金:科技创新撑起“中国金州”一片天在闽西那个区位、资源、人才等都不占优势的“红土地”上,紫金矿业这匹“从红土地上杀出的黑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异军突起。短短的十几年,就从一个仅有几十个人、资产不足百万元的县属国营企业发展成为一个赫赫有名的大型矿业集团。凭借资源利用率、生产成本、收入利润率、净资产利润率、人均利润、经济效益等指标紫金矿业牢牢坐上中国矿业界第一把交椅。紫金矿业以单位建设投资最少、发展最快、效益最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不朽的神话,贵州紫金就是紫金矿业成功的代表作之一。 当年加拿大丹斯通公司在扔弃水银洞金矿的时候,可能不会想到,13年后中国矿业界横空出世的“黑马”——紫金矿业竟然能后来居上,首开先河,依靠加温常压化学催化预氧化技术,成功地攻克水银洞“卡琳型”难选冶金矿,并为约占中国总储量80%的难处理原生金矿的开发带来了希望,也带动了黄金行业新一轮的产业革命。 以科技创新,立足黄金矿业界 从2001年12月经贵州省人民...2008/11/01
-
扬帆启程 开创紫金发展新纪元——集团公司第四次科技大会胜利闭幕集团公司第四次科技大会,今天下午在雄壮的《紫金矿业之歌》的歌声中落下帷幕。为期两天的会议在与会嘉宾和代表的努力下,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和任务,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是集团公司科技工作和全体科技工作者的一次盛会。会议对紫金科技创新步伐的提速、对紫金“高技术效益型特大国际矿业集团”的企业发展总目标的实现必将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副董事长罗映南主持下午的闭幕会。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裴荣富院士、中国矿业联合会副秘书长刘益康、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副院长黄松涛、原集团公司独立董事杨达礼等在会上作了热情洋溢的发言,对紫金未来的发展寄予了厚望,坚信依托科技进步和各方努力集团公司的发展蓝图一定能够实现。 集团公司高级副总裁邹来昌在闭幕式上说,历时两天的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第四次科技大会的成功召开,对解决紫金科技管理与技术创新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必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次会议时间虽短,但成果...2008/10/31
-
中国工程院院士邱定蕃到二冶考察10月29日下午,中国工程院院士邱定蕃、北京矿冶研究院冶金所副所长王成彦到金山黄金冶炼有限公司考察。在听取了公司当前生产经营情况汇报后,他们还深入到车间对各工段的生产工艺流程和技改情况作了详细了解。邱定蕃对二冶当前的成绩表示肯定,希望公司继续发挥企业优势,不断创新,做大做强。2008/10/31
-
张文海院士称“紫金山金铜矿就是紫金科技创新的大手笔”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工程设计大师、 有色金属冶炼专家张文海先生在应邀出席紫金矿业第四次科技大会期间,专程到紫金山金铜矿和黄金冶炼厂调研。 10月31,在随同人员的引导下,张文海院士登上了露采观景平台,一边听取该矿沈泉生副矿长的介绍,一边细细品位全国最大的金矿露天采场的变化,张院士还详细了解了露采金铜联合开采进展情况。 从露天观景台下来,张文海院士来到他常常挂念于心的铜矿选冶厂现场踏看,在萃取车间当看到一排排黄灿灿刚“出炉”的阴极铜片时,他感慨万千地说,这种铜冶炼工艺成功运用到生产中,紫金在国内首屈一指,这就是科技创新的大手笔。2008/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