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春华:让优质的检测服务跨越山海人物卡片:刘春华,现任紫金测试公司样品检测 2020年10月,经过近7个月的攻坚,眼看塞紫铜测试中心从无到有,建成落地,此时,刘春华的内心激动不已,他回忆说“就像自己的女儿出生一样,整个人心连着手心在颤抖”。 当年2月,全球疫情爆发,当人们还在焦虑如何抗击疫情时,紫金测试公司拿到了塞紫铜的服务订单,支持其在冶炼厂内建立测试中心,85后的刘春华被委以重任,同另一位同事,背上行囊,义无反顾来到塞尔维亚。 塞尔维亚东部城市博尔市因铜而兴,也因铜而痛。因为技术设备更新滞后、管理缺失等,博尔铜矿一度濒临破产,集团自2018年12月接手博尔铜矿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这座百年老矿“重生”。20多平的老化验室也亟待转型升级。 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还没来得及欣赏当地的风情,个子不高长着一张娃娃脸的刘春华,被塞方员工怀疑道,“他们两个人不可能完成任务的!”。 面对质疑和巨大的落差,刘春华没有气馁。在疫情...2022/05/16
-
陈庆坤:点线之间勾画时光人物卡片:陈庆坤,现任紫金设计公司采矿室主任 “老婆,接下来你辛苦哈,赶紧回去吧,一会孩子们醒了……” 4月的清晨,天蒙蒙亮,陈庆坤拉着行李,和站在小区门口的妻子简单寒暄道别。 陈庆坤坐上的士赶往机场,看着车窗外妻子逐渐模糊的身影,他的眼角泛起泪珠,回想这几年的时光,心里觉得对妻子有太多的亏欠。 2020年,全球疫情爆发,刚过完春节,陈庆坤和项目成员马不停蹄地赶往塞尔维亚现场蹲点设计。受疫情防控影响,他们只能在宿舍和现场两地跑,一方面在宿舍加班加点设计剩余的施工图纸;另一方面紧而有序的配合当地设计院做好设计转化。 “你们要把设计过程文件提供给我们,不然我们没办法转化!”临近设计转化的关键时期,矛盾也逐渐增加。由于语言障碍、设计标准和理念的差异,当地设计院在设计转化初期效率低下,常常以设计依据为由,延迟转化。可是目标已制定,投产势在必行,设计转化落地直接影响项目建设和证照办理。 “关键时刻...2022/05/16
-
刘睿:“冷暖”交锋成果丰人物卡片:刘睿,现任紫金智信公司实施工程师 2021年8月,作为紫金智信的实施工程师,刘睿与计财部另一名同事陈杨超前往塔吉克斯坦,协助泽拉夫尚完成SAP(企业管理解决方案)系统上线工作。临行前,领导嘱咐他们,塔吉克斯坦虽冷,但要始终做好暖心服务。 彼时,国外疫情还很严重,众人谈新冠色变。安全起见,刘睿在登机前就“全副武装”,穿上了厚厚的防护服。“在飞机上我们没有喝水,也不敢吃东西。”一路上,除了在迪拜转机间歇吃了一顿快餐,她和同事都被裹得像个粽子。 19个小时以后,她们终于抵达杜尚别。一下飞机,饿得前胸贴后背的她们脱下防护服就在机场狼吞虎咽。 胡天八月即飞雪。对于当地的寒冷,从小在东北长大的刘睿并没有太多不适应,“就是感觉比较干燥”。因为皮肤开裂,她在泽拉夫尚整整抹光了一瓶护手霜。 系统上线之前,最辛苦的莫过于期初的数据导入了。“单单物料就有一万多条,每个物料还有数据。”刘睿记得,那段时间...2022/05/16
-
赖晓丹:漫撒丹心寻“宝藏”人物卡片:赖晓丹,现任紫金地勘院地质科科长 4月的一天,紫金山金铜矿晴空万里,赖晓丹带着地勘院高级地质专家们来到肚子坑岩心库。刚下车,天色骤变,倾盆大雨随即而来,众人只得回到车上躲雨。 “这是阵雨,持续不了多久。”凭着多年野外作业经验,赖晓丹一行并未离去。雨停以后,他们马上投入野外现场钻孔的地质现象观察,随后专家组表示“你们选择这个孔开展精细化二次编录,选对了!有新发现,这是一个很好的找矿窗口。” 专家的肯定让赖晓丹感到振奋,大伙不禁欢呼起来。 紫金山金铜矿是紫金矿业的发祥地、“根”和“源”,助力发祥地的可持续发展和实现外围找矿项目新突破的担子落到了赖晓丹团队们身上。 “按照成矿规律,紫金山矿田深部及外围具有很大找矿潜力。”赖晓丹清晰记得汇报时间是2021年12月20日,陈景河董事长出席紫金山地勘工作情况汇报会,重申加大紫金山地区自主找矿勘查力度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同时要求地勘院组建找矿队伍...2022/05/16
-
廖汉祥:起“龙舟” 战“蓝海”人物卡片:廖汉祥,现任黄金冶炼公司技术中心主任 2020年3月,黄金冶炼公司新材料技术中心应运而生,作为团队负责人的廖汉祥也带领着他的伙伴驶入新材料的“蓝海”。 廖汉祥本是化工专业毕业,此前从事安环管理和生产管理岗位。“理论知识不足,贵金属型材设备也不熟悉。”他坦言,这次转型对自己确实是不小的挑战。“团队很年轻,35周岁以下人员占比67%”。由于缺乏经验、技术和加工设备,技术中心的发展起初相当艰难,廖汉祥笑称,在这片“蓝海”里,不乏“大邮轮”,而他们只是一只还在手动划桨的“龙舟”。 但这只“龙舟”能量不容小觑。为了研制高纯金、银蒸发料,需要将直径8mm的金棒、银棒拉制到0.5mm(约为头发丝的八倍),他们就自制手工拉丝装置。由于装置较为原始,拉制道次又较多,每拉制1道次(0.05mm-0.1mm)都极其艰难,因此每次拉制需要四人轮番上阵,每人却只能拉动几十厘米长。他们就四人不断地轮换着拉,...2022/05/16
-
曾佳伟:“烫手山芋”创造大价值人物卡片:曾佳伟,现任福建紫金铜业高级工程师 福建紫金铜业的工程研发中心坐落于上杭县南岗工业园,6层小楼有些老旧,大楼前也没有特别醒目的标志。 2018年开始,曾佳伟与团队成员就奋斗在这里,帮助企业攻克一个个技术难关,不断擦亮公司在新材料领域的金字招牌。 自研发中心成立以来,由曾佳伟担任负责人的研发项目有6个,其中钎焊用低熔点锡磷青铜带的研发是耗时最长的一个。 “不锈钢芯板重量轻、耐火、寿命长,是建筑领域划时代的新材料。”曾佳伟介绍,2019年9月,福建紫金铜业的大客户向公司提出在现有锡磷青铜合金带材的基础上,开发新型铜钎焊材料的要求,这也是不锈钢芯板制造工艺的核心材料。 接到这样的任务,曾佳伟感到压力巨大。实际上,几年来,大客户曾委托多家供应商、使用过多种型号的铜合金材料,但总是不合要求,其工艺之难可见一斑。 客户的需求是公司研发的行动指南。曾佳伟明白,这个项目对公司发展意义重大,于是毅...2022/05/16